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,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。今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也提出,培育发展县域经济,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,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。
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,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,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持续向好。《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》显示,2022年有54个县域进入“千亿元俱乐部”,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.6万亿元,占全国经济总量的7.1%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,有助于拉动投资和扩大内需,也是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重要着力点。
县城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联系。我国县及县级市大都位于“城尾乡头”,离乡村最近,是辐射带动乡村振兴的最佳载体。把县城做优做强,可有效促进乡村繁荣、增加农民收入,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,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。
当然,也要清醒看到县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。由于发展水平、区位条件、资源禀赋差异,县域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、城市周边高于传统农区的特点。部分县城,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。
过去一段时间,有的县城刻意追求大城市化,盲目上项目,力求产业“大而全”,城镇化发展相对粗放低效;有的营商环境不佳、发展思路不清、观念认识不足,吸引集聚项目和资源处于弱势地位。因此,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,需要各地立足自身实际情况,有针对性地锻长板补短板。
没有产业支撑,县城就难以发挥城镇化重要载体的作用。一个县的主导产业不宜求多,不妨沉下心做好“土特产”这篇文章。在立足乡土资源、找准特色定位、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,每个地方都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内容。要引导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业聚合,打通产销环节的堵点,让质量优、特色显、叫得响的“土特产”从县城走向广阔市场。
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提升县城活力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。目前,不少县城的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领域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、质量不高。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,要把着力点放在完善县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健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等方面。同时,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、留得住。
县城人口集中、产业集聚,尤其需要优化营商环境。要围绕最现实、最迫切以及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,突出企业开办效率、企业融资便利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久久为功。值得注意的是,县城支持企业发展,既要抓大,也不放小,搭建大中小企业的交流和对接平台,让各类企业在县域实现融通创新。(作者:金观平 来源:经济日报)